发布时间:2024-08-16 17:16:50 阅读量:
合肥市的“私家侦探”张某,从2009年以来利用“商务调查”的名号,非法获取、买卖公民信息43399条。昨日,记者从合肥市蜀山区法院获悉,张某已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。
梳理案情,记者发现,如今,非法获取、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已呈群体化、网络化等特征,市民户籍、车辆、房产、通话记录、银行交易记录、宾馆住宿登记等各类个人信息,通过各种渠道被泄露。
◇特写镜头:随着法槌敲响,张某因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零六个月,并处罚金一万元。
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,张某租用了蜀山区三里庵和信大厦316室作为办公场所,创办调查公司,多次接受客户委托,非法调查他人的行踪、银行账号、房产等情况,并收取相应费用。
期间,他还通过网络,向蔡某(另案处理)、“新浪”、“米乐星”(均为网名)等人购买了大量涉及公民户籍、车辆、房产、通话记录、银行交易记录、宾馆住宿登记等内容的个人信息,然后加价转卖给孙某(另案处理)、周某某(已判刑)等人,谋取利益。
去年4月20日,合肥警方将张某抓获归案,并从其住处查获了作案所用的GPS汽车定位仪、银行卡、笔记本电脑、U盘等物品。经电子物证检验分析,警方从查扣的笔记本电脑和U盘中提取了涉及公民户籍、旅馆住宿登记、手机通话和短信记录等内容的个人信息计43399条。在案件审理期间,张某退缴违法所得2.2万余元。
◇特写镜头:调查公司通过QQ,把需要查询的信息发给蔡某,蔡某通过公安网络查询好,从网上传过去。
记者注意到,在“私家侦探”张某的众多上家中,蔡某的身份尤为特别,其是阜阳市公安局民警。据了解,2009年,蔡某在大学毕业后,参加了全省公,考上警察岗位。从2010年到案发时,他一直在阜阳市一个派出所上班。
去年4月份,在张某被抓获的同时,蔡某也被阜阳警方抓获归案。原来,去年三月份,蔡某在网上看到一家调查公司,就和该公司客服用QQ聊天,“得知他们查询人口信息及车辆信息等,都是通过上家获取得到的”。听了此话,蔡某心动了,很快就和调查公司谈妥了合作。
为了扩大生意,蔡某又在网上搜索了几家调查公司,并和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。蔡某和调查公司约定:一条个人信息售价30~40元,同户人员信息最贵的一条为100元左右,旅馆住宿的信息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,车辆信息每条价格30~60元。
合作开始后,调查公司把需要查询的信息利用QQ发给蔡某。随后,蔡某通过公安网络资源查询好后,用手机或相机拍照,再从网上将查询结果提供给对方。一旦对方收到,就通过网银给蔡某付钱。蔡某交代,他经常合作的有4个网络买家。
◇特写镜头:孙某花了3500元向张某购买了一条信息,转手卖给客户,价格涨到4800元。
从蔡某手中购买了详细的公民个人信息后,张某如同中介一般,又将这些信息卖给多名下家。芜湖市的孙某就是其中一下家。
2010年,男朋友借钱后不还,人又找不到,于是,孙某找到了合肥的一家调查公司帮忙。不久,孙某根据调查公司提供的信息,顺利找到了男友。尝到甜头后,孙某觉得,既然别人能搞,自己也能搞,于是也创办了一家调查公司。平时,找孙某购买信息的,主要是芜湖本地人。一般交易过程中,孙某会从上家购买到需要的信息,再转手卖给客户。
孙某说,有一个客户需要他人的个人信息。随即,孙某花了3500元向张某购买了这条信息,转手以4800元卖给了客户。
张某与蔡某素未谋面,如何结识?手持数万条各类个人信息,张某又如何将信息贩卖给众多下家?采访中,安徽商报记者了解到,这一切都得益于网络的便捷。
张某交代,当初在从事非法调查业务时,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个侦探QQ群,并通过侦探群购买了很多公民个人信息。后来,信息买的多了,他也认识了很多其他侦探,调查公司就发展出了专门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业务。平时,张某从上家手中购买各类公民个人信息,再加价卖给其他侦探。
令人吃惊的是,在这些私家侦探的眼中,从户籍信息、车辆信息、航班信息、银行开户信息、房产资料、宾馆住宿信息、机主资料,乃至到手机通话记录、手机定位等所有与公民个人息息相关的信息,无不是他们交易的对象。调查中,记者获悉,很多侦探手中都掌握着数万条公民个人信息。只要他们需要,这些信息都会反复被售卖,公民个人信息成了私家侦探发财致富的摇钱树。